close

天然水晶

本文章廣告來源:Google廣告

一位心理專家說: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常常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他的某個具體行爲。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顯得更爲重要。

一、丈夫去世,爲何寫二份遺囑都不告訴妻子?

住在哈爾濱市松北區的李爽,如今有家難回,公公婆婆仍在這裏居住,而她帶著11歲的兒子,另外租了一個20多平米的房子,曾經給她帶來幸福和安逸的小家,卻因爲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與紛爭而變得如此陌生。


原來,李爽的丈夫王長林因癌症去世,在醫院的最後幾天,她曾問過丈夫:“你有沒有立過遺囑,丈夫說沒有”。

但是在丈夫出院的時候,他突然給李爽拿出來兩份遺囑,第一份遺囑寫的是:他把他50%房産留給母親。因爲那時他眼睛看不清楚,是妹妹所寫,他就簽了字也摁了手印,而且遺囑上留的全是他家親戚見證人的名字,當李爽把內容念給丈夫聽後,丈夫當場把這份遺囑給撕了。

第二份遺囑寫的是:如果我家這個房子涉及到動遷,他要把50%的房産都給他母親,錢財他母親可以分走,債務都留給李爽承擔。


有句話叫,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沒有什麽比時間更能讓你認清一個人。特別是夫妻關系,在另一方不久于人世前,更能照見一個人的內心到底是不是真的愛你。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在丈夫患病期間,李爽不但沒有退縮,反而在丈夫行走困難時,都是她用瘦弱的身子抱著他去醫院和上衛生間,盡心盡力照顧著。可是沒想到,丈夫臨終之時,卻給了她當頭一棒。

時間能揭開虛僞的面紗,讓你看清人心的善惡;時間能戳穿美麗的謊話,讓你懂得感情的真假。

李爽認爲,丈夫頻繁立下遺囑,不僅沒告知她,而且也沒有給兒子留下相應的份額,這讓她很寒心,但當時考慮到丈夫重病纏身,家裏公婆年事已高,也需要個房子安享晚年,眼下也不是爭論房産歸屬的時間,于是就不了了之。

在王長林立完遺囑不久,李爽的公公就找到了她要求把孫子帶出去溜達,因爲當時是晚上8點多,公公喝了很多酒,她認爲不安全,就以孩子要上樓睡覺拒絕了。


結果公公就到她辦公室不但罵她還對她動手,她認爲,公公這分明是在找茬打仗,于是一氣之下扔下了病重的王長林離開了家。

看到妻子出走,王長林生氣妻子不管他,並揚言要開車撞死她,看到丈夫的無理取鬧她只好報了警。李爽認爲,這是婆家想逼她妥協,最親的丈夫要撞死她,公公也對她打罵,在她看來沒有一點人身安全。


雖然夫妻鬧得很不愉快,消了氣之後,李爽依舊回來照顧丈夫,她真的很在乎這個家,很珍惜和長林僅有的這些時光,她只想好好陪伴丈夫,讓他沒有遺憾的離開。

二、嫂子賣房還貸,小姑子從中作梗要成爲共同産權人

料現完丈夫的事後,李爽跟公婆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對這個房子進行拍賣還債。

原來,李爽夫婦結婚以後,就住在婆婆的一處老房子裏,2017年,位于宏偉路的這處舊居拆遷了,補償給老人21.5萬元,李爽的婆婆提出,讓兒子、兒媳在哈爾濱市松北區買一處89平米的新房,就用這筆補償款付首付和裝修款,但前提是老人和他們一起居住,長林同意了。

房産證上寫的是李爽夫妻的名字,如今還款20年,還差15萬元沒有還,李爽一個人帶孩子,條件拮據,還貸款成了難題。所以她和婆婆商量之後決定賣了這處房子補齊貸款。

李爽同意房子交易成功後,再將二十一萬五千元歸還給婆婆,此後,李爽便帶著孩子和公婆來到了公證處,可誰成想半路卻殺出個程咬金,小姑子拿著一份協議找上門說:“你不給我簽這份協議,我就不讓你公證”。


小姑子王長霞協議的內容是,一、該房産歸李爽所有,其他繼承人放棄繼承;二、優先支付第三人王長霞21.5萬元;三、爲確保優先權利的實現,增加王長霞爲共同産權人,産權份額大于等于21.5萬;四、如果房産不出賣,二位老人擁有居住權。

從協議內容看,房子歸李爽所有,賣房錢她不但要給小姑子,並且房産證上還要加上小姑子的名字,假如産權份額大于21.5萬,也不屬于李爽一個人所有。反而是小姑子要和她平分産權,這算盤打得可真叫天衣無縫,處處算計得讓李爽得不到任何好處。

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人心隔肚皮,相處不容易。人心百尺深,看清不容易。人心難揣摩,猜透不容易。什麽都好防,暗箭最難防。

電話中,王長霞說,他們放棄繼承這個前提,賣房他們沒有意見,但前提李爽要把她母親的21.5萬返還給他們。她害怕哥哥沒了,母親當時把錢交給哥哥目的是爲了讓哥哥給父母養老,如果房子歸嫂子所有,賣房錢只打給嫂子,他們就失去了監管,雖然李爽一再承諾這筆錢會給婆婆,但他們都不放心。


佚名說過:信任是開啓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梁。在一起生活了十幾年,親人一旦去世,爲了一套房子他們連最起碼的親情信任都沒有了,人生有時真是悲哀。

三、“毛毛蟲效應”,家庭利益面前讓我們看懂人心

所以他們之間爭議的點在第三條,李爽認爲不可能增加小姑子爲共有産權人,而婆婆認爲自己年齡大又不認識字,這套房産全權交給自己女兒來處理心裏才踏實。

看到這裏,讓我想起了心理學中的一個現象“毛毛蟲效應”。婆婆以自己年齡大不識字爲由把家裏的事全權委托給女兒去處理,其實還是我們中國固有的舊思想在作祟,兒子不在了,女兒就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兒媳就是外人。


因爲毛毛蟲習慣于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很難改變與破除尾隨習慣而轉向去覓食,這種因跟隨原有路線而最後導致失敗的現象被稱爲“毛毛蟲效應”。

所以,在牽涉到家庭利益時,婆婆也選擇了相信女兒而懷疑兒媳賣房還貸的想法,其實也能看出婆婆在大是大非面前缺少主見,才放棄了做人的原則。她們緊張房産外流,所以才形成了思想上的恐慌和焦慮。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爲什麽李爽丈夫出院前承認自己沒有遺囑,可出院後卻拿出兩份遺囑,並且都是妹妹所寫讓他簽字,可見,他們家私底下對這套房産早有打算,只是善良的李爽還蒙在鼓裏。王長有並非不知道,而是他最後的天平傾斜于家人而背叛了妻子,這是李爽的悲哀,更是人們在利益面前缺失的人性。


不得不承認,時間是一種解藥,也是一種毒藥,人與人之間,有時感情就如一張紙,經不起生死和錢財糾纏。我們不得不相信時間暴露了多少謊言,改變了多少距離,看清了多少人心。

王長霞說,如今他們彼此間沒有任何信任感,所以她並不相信嫂子賣了房子會兌現承諾,之所以增加她爲産權人,共有份額大于等于21.5萬只歸嫂子所有,他們就沒有話語權了。

一個家庭,經濟是基礎,沒有話語權就沒有決定權,所以房子歸李爽所有,精明的小姑子並不願放棄掌控權,她不願意哥哥的一切落入李爽之手,表面她同情李爽是孤兒寡母,爲父母有個落腳地方爭取權益,看似處處爲李爽著想,可暗地裏卻算計她手裏的房産。

她認爲嫂子還很年輕,早晚要找自己的後半生。另外,她認爲嫂子沒有處理債務的能力,她表示自己沒有孩子,她把唯一的侄子當成自己的眼珠子疼,如果嫂子另嫁他人過得不幸福回來了,他們家還是李爽的娘家。


所以這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說辭,正暴露她自私貪婪的內心。成了房産共有人,她就可以奪回房子的歸屬權。一個家庭,三個人對付李爽一個人,她怎麽可能有處置房産的權利。

在調解人員的建議下,王長霞終于答應下周雙方找律師分析一下她協議中的四條是否存在合理性。但兩天之後,李爽卻給調解人員打來了電話,她說由于期限內未能履行還款義務,這處房産只能進入到拍賣程序了。當王長霞聽到這個消息後,她表示尊重李爽的決定。

四、情緒不平衡影響人的理性思考

看後,真是讓人無語了,如果按照李爽當初的想法,把房子自己賣掉,說不定還能多賣一些錢,畢竟自己出售比銀行拍賣要高出很多,但由于小姑子的從中破壞,不但過了期限說不定連21.5萬都賣不了.。因爲他們欠銀行貸款還有15萬,銀行不會過多考慮賣主的既得利益,他們首先得保證自己沒有損失。

李爽和婆家人的房産糾紛,越搞越複雜,複雜的原因是對彼此的不信任,李爽在朋友圈寫道:戲可以重演,但愛只有一次,別等到失去才學會珍惜。也許這句話此時正是她的心境寫照。

的確,複雜的問題常常讓人們猶豫不決,影響人的理性思考,當面臨重大選擇卻分不清“形勢”時,人就可能會處于煎熬中。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我們的思考過程變得異常複雜,久而久之,人就習慣于一種定式思維。

如果一家人能齊心協力先把房子賣掉還清貸款,說不定不但還了婆婆當年拿出的21.5萬,還可以租房居住,一家人還能開開心心在一起生活,可是婆婆和小姑子的做法徹底傷了李爽的心,原本計劃賣房還貸的想法破滅了,留給他們的是失去親人的痛和親情被傷害的悲涼。


所以,小姑子的橫插一腳不只是他們家的損失,也是婆婆偏聽偏信的結果,如果李爽有壞心思,在丈夫病重時她就會處心積慮讓丈夫寫下遺囑,可是她沒有那麽做,在感情和利益之間,她選擇了夫妻感情和親情,只是她的善良沒有得到夫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想把她排除在外。

心理學家認爲,如果一個人內心世界不平衡,就會影響思考的能力,而小姑子就是被她的主觀情緒左右了正確判斷。王長霞表示,因爲哥哥去世一個星期後,李爽就因爲房子交不起房貸和母親提出賣房,當時母親讓她賣了房歸還當初的21.5萬元時,李爽的原話是:“給你,我還債都不夠”。所以讓她很生氣,“還債、不夠”,她理解哥哥沒了,嫂子就要把自己父母請出去了。


在心理學方面,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較高的情況下,能夠保持自己情緒的平衡,會進行理性思考,而人在思維和情緒失調時的行爲大多都經不起理智的推敲,單憑好惡或感覺去判斷外界的人和事,則很容易陷入盲目、焦躁、惱怒或郁悶中。

所以,小姑子一直認爲李爽還年輕,將來肯定還會嫁人,賣了房子,自己的父母將無處可去,李爽這是在有意攆人,站在她的角度爲父母考慮也沒有錯,但錯就錯在她分不清輕重緩急,銀行貸款是有期限的,她應該在大事大非上去幫助自己的嫂子而不是落井下石去爭取利益,這點確實讓他們失了有利時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shvercaligpe 的頭像
    ishvercaligpe

    陳建德雜誌期刊的生活日誌

    ishvercalig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